基地简介 »

 
您的位置: 首页  基地简介
基地简介

新疆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于20086月正式批准为学校人文基地。经过三年的建设发展,201111月,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评审,升级成为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一、新疆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基本情况

新疆地域独特,民族众多,建立“新疆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是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边疆国民体质健康、维护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护与传承民族遗产的需要;是利用新疆地缘优势、发挥体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载体作用、使新疆成为中国与中亚体育文化交流、学术联系的纽带的需要。

新疆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从2008年成立建设至今,研究中心获得各类建设经费及配套资金、申请各类科研经费达200多万元,目前基地有学术带头人3人,学术研究人员35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5人,教授9人,副教授5人,博士5人;兼职研究人员20人,是一支专业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合理的强大研究队伍。这一团队由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吉首大学白晋湘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张一民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饶远教授等全国知名专家构成。研究中心有区内外著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为我校体育学院院长武杰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吉首大学白晋湘教授,体质与健康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武杰教授;传统体育传承保护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庞辉教授;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彭立群教授。目前基地办公和体育文化展厅用房总面积达200m2。有办公室、资料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展室、学术报告厅等构成。近2年来,学校、学院先后投入仪器设备及办公费近30万元,购置了多套体质健康监测仪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多媒体演示仪等,并为每位科研专职人员配备了台式或笔记本电脑。现有体育社会科学类藏书5000册,中外文期刊30种。

二、新疆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情况

1.科学研究

基地成立以来,研究方向始终以新疆社会发展要求为核心,结合多民族地区“地域性、民族性”特点,逐步确定研究领域和服务对象,凝练出“体质与健康”“传统体育传承保护”“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三个特色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多民族体质与健康、体育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体育健身化发展等内容。通过深入开展体育文化研究,旨在积极干预、增强各族群众体质与健康、全面解决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社会问题。

基地研究人员共主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2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核心论文16篇,出版专著5部,获省部科研奖励13项。

2.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情况

目前基地有学术带头人3人,学术研究人员35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5人,教授9人,副教授5人,博士5人;兼职研究人员20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硕士生导师13人,另有兼职教授9人。学术骨干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群众体育科研先进个人2人,开发建设新疆先进个人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国际、国家级裁判11人。学科队伍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正不断得到提升。研究中心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的业务联系,先后选派臧留鸿、郭风兰等多名骨干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内地高校进修访问学习,同时派出武杰、庞辉、韩春英等学术骨干赴澳门、韩国、日本、美国参加学术交流和业务学习。2012年,派出马业康博士赴美国留学深造。体育人文社会学应届毕业生祖菲亚考取清华大学博士,中心秘书青年教师苑建齐考取上海体育学院博士,骨干教师高刚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博士;2011年科研骨干李谦教授获自治区教学名师。

3.学术交流与社会服务

研究基地长期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学者讲学指导,承办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与内地众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学科合作关系,在国内学术领域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现已承办全区性会议3个,培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70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0人。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9个,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学术交流:武杰、庞辉,学术骨干进修访学7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12人次,外聘知名学校教授与客座教授达到20人。

三、新疆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发展情况

2012年至2016年建设期内,新疆体育文化研究中心重点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深入开展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产出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步发展的创新型成果,打造区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学术声誉。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稳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推出一批凸显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不断完善中心建设条件,加大中心科研项目的经费资助,并争取多方支持,优先保证中心建设与发展需要。

2.人才培养:以科学研究为抓手,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成为全区本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通过培养和引进博士、教授,并聘请知名教授担任顾问,改善学术团队的学缘结构,不断提升学术队伍学历、职称水平,完善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以逐步优化师资队伍;广泛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研究生导师和本科生教师“师德、教学、科研、训练”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团队成员在研究生和本科生管理工作中的服务育人作用。

3.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秉承“立足新疆,服务全国,辐射中亚”的发展宗旨,举办全区性、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会议,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的作用,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完善现有学科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站建设,丰富网站学术内容,发挥网站信息咨询、资源共享等优势,提高效率。加强学科图书资料和相关设备设施建设。

4.咨询服务:进一步承担应用部门的委托项目,不断加大科研成果向社会效益转化力度,面向自治区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展咨询服务,不断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成为全区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5.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以制度创新为关键,形成内外联合、“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成为全区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示范基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心规章制度建设,并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积极申报国家级研究平台和自治区高校产学研基地,逐步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的良性发展机制,为中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建立和完善学科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学院和研究中心负责人、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三级管理负责体制,同时聘请国内体育人文社会学科领域一流专家担任顾问。

 

新疆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将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学科研究领域,开展学科前沿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挖掘本学科资源潜力、发挥人才优势、拓展研究平台、提升创新水平,建立和完善学科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继续培养高层次的体育科研人才,积极打造“区内领先、西部前列、国内有影响”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品牌,为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